不做不死2016《憤怒的菩薩》
記得剛開始接觸推理小說時,就曾見聞過陳舜臣這位台裔推理作家大前輩的名號,但遲至今日他的作品才正式引進台灣。心中除了期待作品的內容外,更有點感嘆時光易逝的落寞。但陳舜臣作品集也好,《秘史》也好,等待多年的作品都陸續地引進台灣,應該要開心才是。
時間是1946年,正好是日本撤離台灣,國民政府剛到台灣的政權替換期間。楊輝銘與妻子從日本返鄉,除了體會到台灣氣氛與當年大不相同外,更意外地捲入與妻子娘家相關的離奇命案。從推理小說角度看來,本書所使用的詭計並不複雜,對於現代讀者來說,可能稍嫌清淡。但我自己認為本書真正的醍醐味並非推理元素,而是作者筆下那時代的台灣風土民情,以及台灣人內心的迷惘。藉由本書主角楊輝銘的角度,我們看見了那個「狗去豬來」的時期,台灣人的立場都產生了劇烈變化。原本地位崇高的親日派,卻一夕之間成了漢奸。而在日本時期飽受打壓的親中份子,卻躍身成為愛國志士。台灣人在適應政權輪替的過程中,也逐漸迷失了自己所該站穩的立足點。而楊輝銘從剛返台對於國民政府的憧憬最後逐漸轉變成失望,正是代表了作者陳舜臣本人的內心。趣味的是,在五十年後的今天,許多年輕的台灣人民的心態轉變,也與楊輝銘如出一轍。對比近幾年發生的時事,感觸更深,如果在十年前閱讀本書,或許不會感受如此深刻。
作者文筆雖然淡白,但卻很有深度。書中的許多隱喻及象徵,熟知台灣歷史的人看來,更是饒富趣味。我自己是特別喜歡開頭描述日本人撤離而國民政府來台的變化時,提到了時序的轉變。"忙碌的人們彷彿不知道秋天的腳步慢慢接近。然而,秋天還是來了。"似乎就在暗示著台灣即將吹起一股肅殺之風。
很難說對於這本書的評價,但只能說身為台灣人看完這本書真的是落寞非常。同時也入手了作者的半自傳 《 半路上》 更是充分的描寫出對於身分追尋的迷惘。搭配閱讀更是惆悵二連發阿。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