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9月, 2016的文章

不做不死2016《憤怒的菩薩》

圖片
   記得剛開始接觸推理小說時,就曾見聞過陳舜臣這位台裔推理作家大前輩的名號,但遲至今日他的作品才正式引進台灣。心中除了期待作品的內容外,更有點感嘆時光易逝的落寞。但陳舜臣作品集也好,《秘史》也好,等待多年的作品都陸續地引進台灣,應該要開心才是。    時間是1946年,正好是日本撤離台灣,國民政府剛到台灣的政權替換期間。楊輝銘與妻子從日本返鄉,除了體會到台灣氣氛與當年大不相同外,更意外地捲入與妻子娘家相關的離奇命案。從推理小說角度看來,本書所使用的詭計並不複雜,對於現代讀者來說,可能稍嫌清淡。但我自己認為本書真正的醍醐味並非推理元素,而是作者筆下那時代的台灣風土民情,以及台灣人內心的迷惘。藉由本書主角楊輝銘的角度,我們看見了那個「狗去豬來」的時期,台灣人的立場都產生了劇烈變化。原本地位崇高的親日派,卻一夕之間成了漢奸。而在日本時期飽受打壓的親中份子,卻躍身成為愛國志士。台灣人在適應政權輪替的過程中,也逐漸迷失了自己所該站穩的立足點。而楊輝銘從剛返台對於國民政府的憧憬最後逐漸轉變成失望,正是代表了作者陳舜臣本人的內心。趣味的是,在五十年後的今天,許多年輕的台灣人民的心態轉變,也與楊輝銘如出一轍。對比近幾年發生的時事,感觸更深,如果在十年前閱讀本書,或許不會感受如此深刻。    作者文筆雖然淡白,但卻很有深度。書中的許多隱喻及象徵,熟知台灣歷史的人看來,更是饒富趣味。我自己是特別喜歡開頭描述日本人撤離而國民政府來台的變化時,提到了時序的轉變。"忙碌的人們彷彿不知道秋天的腳步慢慢接近。然而,秋天還是來了。"似乎就在暗示著台灣即將吹起一股肅殺之風。    很難說對於這本書的評價,但只能說身為台灣人看完這本書真的是落寞非常。同時也入手了作者的半自傳 《 半路上》 更是充分的描寫出對於身分追尋的迷惘。搭配閱讀更是惆悵二連發阿。

不做不死2016《老人恐怖分子》

圖片
   看簡介感覺是很有吸引力的內容:一群有才有財的老人們,為了重設日本社會發起恐怖行動。某種程度的顛覆了我們對於老人無力無能的刻板印象,但仔細一想,現在社會上有頭有臉的企業家、政治家也都是有一定歲數的老人了。如果他們真要發起改革社會的活動,我想應該無人能擋吧?實際閱讀起來也的確是很帶勁的內容,看著老人們以堅強的意志有計劃地實行整場行動,可以感受到一股存在於往昔時光的堅毅。這樣的內容似乎很適合讓大友克洋改編成動畫,想必會是很精彩的作品。    可惜的是如此有趣的主題,卻被其他枝節給扣了許多分。首先是主角們的安排,主角關口是年過五十的失業記者,自從老婆帶著女兒離家出走後就一蹶不振,過著類遊民般的生活。因緣際會下他成為恐怖分子行動的見證者,因此與不可思議的女孩葛城逐漸深入一連串恐怖攻擊的真相。我雖然可以理解作者不想把主要敘事角色設置的太完美以增加真實感,但我還是無法忍受關口的無能。目睹恐怖攻擊後的心靈崩潰就算了,在與前妻對話時還在一廂情願的認為自己與前妻復合的可能性還有無時無刻都在看著葛城的美腿還有思考葛城是否會與自己發生肉體關係,真的是廢到讓人看不下去。或許該讚嘆作者太過精準的把握住廢物中年男子的思考模式,把那股愚蠢赤裸裸的顯露出來,讓人無法忍受。女主角葛城也是個奇葩,設定上是精神有點不安定,但卻又深不可測的女孩。這角色的定位也很明確,就是想表達出在這樣奇特的情況下或許不安定的心靈才是最能適應的存在。但葛城這角色就像是RPG裡面出現的引路人一樣,在主角卡關的時候提出適當的意見,讓故事能夠繼續下去,沒什麼獨特的魅力。另外這位電波系女孩的行動也讓我非常無法理解,為何能用眼神和一首老歌可以打動邊緣人拳擊手的內心?雖然很想吐槽,但只能說我太過正常,無法理解邊緣人的世界。    讓整個故事大扣分的地方,竟然是出自於文字。一半來自原作,一半來自翻譯。不知道是作者刻意的想表達出角色的不安定還是怎樣,書中人物對話都蠻瘋顛的,讓人無法忍受,看久了好像自己也快發瘋似的。另外是讓同樣的段落重複出現,像是前一段剛提過的事情在下一段又再提一次,重點是根本不是什麼關鍵描述,只是很平凡的敘事,就這樣頻繁地重複出現。或者是冗長的說明段落在前後文中一字不改的重複出現,除了讀起來很枯燥外,更懷疑作者是來騙稿費的。翻譯也很支離破碎,雖然不至於出現突兀的錯誤,但就像是看過初稿直接把日